第二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新能源生态大会在浙江嘉兴圆满召开
2025-03-283

2025年3月27日,第二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新能源生态大会在浙江省嘉兴市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指导,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新能源分会主办,嘉兴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人民公交》杂志社承办,崇德碳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深圳市卡巴拉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祺迹汽车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北京佰特豪斯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金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荣耀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支持。
大会汇聚了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公交企业、新能源车企、充电设施运营商以及专家学者等200余名代表,并有7000多名观众通过“人民公交视频号”直播方式进行观看。会议聚焦新能源公交系统数智化与安全运维、智能充电系统、全链路补能站建设、光储充一体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城市公交新能源创新应用、新能源公交车“以旧换新”技术和行业动力电池价值挖掘等内容,以主题分享、专业讨论等形式,深度剖析公交在能源变革中的角色定位、充电设施的发展路径以及行业痛点,共同探讨了未来的机遇与发展方向。大会分别由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副秘书长郭礼豪和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新能源分会会长、重庆驿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郸主持。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新能源分会会长、重庆驿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郸在领导致辞环节,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监事长闫爱民指出,我国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城市公共交通新能源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动力电池、光伏储能等技术需继续突破,充电设施、补能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持续发力;不同地区之间的政策协调和标准统一也亟待加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将长期关注并努力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新能源领域转型发展。嘉兴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傅学练介绍道,近年来嘉兴始终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安全、舒适、便捷、经济的现代公共交通发展体系,大力推进线网多样化、车辆舒适化、站台智慧化、换乘无缝化、支付便捷化,实现公共交通服务优质共享。嘉兴在城乡公交一体化、全市域公交一体化、长三角公交一体化等方面一直处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地位。自2015年以来,嘉兴市大力推动公交新能源转型,至2022年底,市区公交车辆新能源比例达到100%,同年嘉兴市成功创建全省首批绿色出行示范城市。在氢燃料电池新能源公交应用上也一直走在前列。目前,嘉兴全市共有氢燃料电池公交车230辆,居全省首位。他强调,未来嘉兴将积极争取有利环境,做好“十五五”期间公交发展谋划,利用好国家“两新”补贴政策,深化城市公共交通新能源应用,聚力推动城市公共交通新能源生态高质量发展,建立便捷高效、服务优质、智慧低碳、安全可靠的公共交通普惠服务体系。浙江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秘书长陈建华介绍了浙江公交的发展现状。他指出,当前,新能源公交产业正从“规模化推广”迈向“全链条深耕”的新阶段,面临充换电网络布局优化、电池回收成本与效益的平衡难题、构建多方共赢的生态圈等问题。既需要技术突破,更呼唤模式创新。此次大会恰逢其时、意义深远。浙江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将进一步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共同推进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嘉兴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何宇健分享了嘉通集团发展成果:首创嘉兴古镇旅游公交专线,助力打响“中国古镇看嘉兴”品牌;推出动态公交、健康直通车、校园定制公交、微循环公交等创新服务;深化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嘉兴公共自行车无桩化改造项目荣获“2024年度城市公交融合慢行交通创新应用项目”殊荣;打造“公交优先+社会共享”充电网络,建成充电场站70余座充电场站,充电终端超1200个,覆盖全域核心区。他表示,嘉通集团未来将进一步优化线网布局、强化数字赋能、提升服务品质,推动公共交通与多领域融合。嘉兴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何宇健在主题演讲环节,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锴从安全、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公交充电设施智能运营与安全策略,公交充电网络与数据安全智能管理,新能源公交“数智化”探索与愿景四部分深入阐述了新能源公交系统数智化探索与安全运维策略。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副秘书长兼《人民公交》杂志社社长陈超华指出,公交企业面临主业萎缩、补贴收紧等挑战,需依托新能源产业拓展新赛道。建议通过充电社会化运营、分布式储能、电池梯次利用及数字化平台建设,构建绿色化、智能化、网联化产业生态。他表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在举办产业大会、标准规范制定方面有着成熟、丰富的经验,能够为行业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也将持续推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新能源生态健康、有序发展。崇德碳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大客户经理李志吉分享了《新能源公交的未来——智能充电系统》,展示了崇德集团的百年里程碑及其智能充电系列产品。他介绍道,崇德拥有全球首创全自动免手动大功率乘用车充电系统,高至1兆瓦大功率充电、无需额外冷却系统,集成无人驾驶、免手动、系统识别及定位导向功能,提升功率,从而可减少充电桩数量及充电时间。广州公交集团新能源发展公司副总经理杜志伟从“换电+延保”延长车辆生命周期、梯次储能焕发电池的新价值、电池应用降本增效新方式三大板块深度探索、挖掘了交通行业动力电池能够焕发的新价值。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详细分析了中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他强调下一步要突出基础保障,构建均衡便捷的充电设施网络;突出供给质量,打造优质健康的产业生态;突出安全底线,建立全程可控的安全管理体系;突出创新能力,构筑充满活力的产业形态。深圳市卡巴拉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全颂华提出新能源公交“以旧换新”技术,涵盖整车置换与电池升级,依托政策补贴,采用高安全性电池技术及智能监控平台,推动旧电池规范交易与金融支持,助力公交绿色低碳转型。在专题研讨环节,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道路交通安全与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秘书长骆晓提出“技术-产业-制度”协同驱动的公交新能源体系,推动公交新能源走向新时代。技术突破涉及从电池到能源网络的革新,包括固态电池、光储充一体化;构建全链条协同,实现产业后市场从单点优化到系统升级的跨越;制度创新涵盖碳交易市场与PPP模式。未来将聚焦能源互联网与政产学三元协同。嘉兴市嘉通交运集团有限公司(筹)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备鸣展示了嘉通交运集团的多项新能源创新应用案例,并从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多层次公交网络构建、智慧公交与车联网升级、政策支持完善等方面对企业未来展望与发展战略进行了剖析。嘉兴市嘉通交运集团有限公司(筹)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陈备鸣北京佰特豪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王晓鹏带来了《新能源公交换新一体化服务方案》,通过检测评估、实时监控、定制保险及资产处置全链条服务,破解电池安全隐患与处置难题,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保障运营安全。成都公交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彬在《聚焦新时代公交转型,打造智慧高效新能源生态》报告中提出,通过构建充电网络、综合能源示范站(含光伏储能V2G)、智慧平台及产业拓展(设备研发、电池梯次利用)四大核心路径,打造新能源生态体系,推动公交低碳智慧转型,服务城市绿色发展。重庆驿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运营中心、数据研发中心负责人王利鹏以《公交充电站场社会化运营探索》为主题,详细讲解了公交充电站场社会化运营的“三三制”,即盘活三个资源(开放时间、开放空间、现场服务),关注三个关系(站与站的关系、站与人的关系、站与产业的关系),做好三个保障(运维保障、客服保障、管理保障)。重庆驿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运营中心、数据研发中心负责人 王利鹏吉林省金冠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荣纪从公交企业现状、能源转型升级、业务升级转型、数字化赋能增效四大板块分析了“双碳”形势下公交行业的转型策略。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秘书长殷浩针对网约车市场运力过剩、司机收入下滑等问题,提出全链路补能站建设方案。他建议网约车资产管理公司应依托全链路补能站建设,整合配套全系列有人值守服务,构建集汽车维修厂、司机宿舍、24小时餐饮休息区、党工创建活动基地、平台客服中心、租售灵活展示厅、司机培训中心等司机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立体服务生态港,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升市场竞争力。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新能源分会副会长林晓东在《团结就是力量:数字聚合平台为公交新能源赋能增效》报告中,从分析我国公交新能源现状入手,提出通过数字聚合平台整合充电运营、设备运维、能源管理及电力交易等服务,构建“一网统管” 智能生态。平台以SaaS服务为核心,提供充电监控、智能调度、碳资产管理及数据交易等功能,助力公交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能耗成本。案例显示,广州、重庆等地通过平台实现年充电量超28亿度,服务超3800万次,大大提升了新能源公交运营效率,为行业绿色转型与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创新范本。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新能源分会秘书长麦文杰对光储充放一体化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光储充一体化发展驶入快车道,于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且呈现技术创新与成本下降、应用场景多元化、商业模式创新的三大发展趋势。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城市公共交通新能源生态领域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此次大会通过政策、技术、资本的多维对话,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促进了各方在技术创新、运营管理、政策制定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行业提供了可落地的解决方案。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向绿色、智能、高效方向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大会代表合影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
Chinese Urban
Transport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