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电单车作为城市交通新业态,以其便捷、绿色的特性迅速融入市民生活,成为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一系列治理难题也随之显现,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
共享电单车的出现,有效提升了城市短途出行效率,缓解了交通拥堵,减少了碳排放,为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注入新动能。在地铁口、社区周边、旅游景点,随处可见共享电单车穿梭的身影,它们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也激活了城市交通微循环。作为公共交通的有益补充,共享电单车在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硬币总有两面。随着共享电单车数量的爆发式增长,一系列问题也日益突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屡见不鲜,占用机动车道、盲道甚至消防通道,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和城市通行秩序;超量投放导致资源浪费,企业间恶性竞争加剧,运维服务质量却难以保障;安全运营隐患不容忽视,“一盔一带”落实不到位、充电安全风险、车辆维护不及时等问题频发;部分企业为追求利益,逃避监管、违规投放,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些问题不仅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也对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面对挑战,各地积极探索共享电单车治理新路径,推动治理模式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从“单一管控”向“系统协同”转变。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将于7月举办城市共享电单车治理与发展论坛,聚焦合规管控、科学治理、社会责任等议题,深入探讨科学控量、技术赋能、机制创新等治理新思路。此次论坛将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指引,推动共享电单车行业迎来全面升级。
破解共享电单车治理难题,需要跳出“就车论车”的思维局限,将其纳入城市交通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整体框架中统筹考虑。当务之急是明确共享电单车的公共交通属性,赋予其合法路权和发展空间。地方政府应加快立法进程,构建完善的法规体系,从市场准入、规模调控、安全标准、运维规范、用户责任到退出机制,形成全链条管理。
共享电单车的治理困境,本质上是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资源配置与新兴业态发展不同步的反映。简单限制或放任不管都不可取。唯有坚持“精准化调控”“智慧化运维”“法治化保障”“融合化发展”,构建政府、企业、用户多方协同的精细化治理模式,才能实现共享电单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让这一绿色出行方式更好地服务市民,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城市治理是一篇大文章,共享电单车治理是其中的重要章节。只有以系统思维推进精细化管理,以共治共享凝聚治理合力,才能书写好城市治理的时代答卷,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源:大城管公众号
2025首届城市共享电单车治理与发展论坛
时间:7月10日
报名电话:010-88364116 / 13810716087
报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