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高校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闭门研讨会成功召开——专项课题启动邀多方共筑校园安全防线
最新动态
高校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闭门研讨会成功召开——专项课题启动邀多方共筑校园安全防线
2025-07-231

2025年7月11日,由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主办的“高校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闭门研讨会” 在北京圆满落幕。会议邀请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安全领域专家及相关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聚焦校园电动自行车安全痛点深入研讨,正式启动专项治理课题,为破解校园出行安全难题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直面校园安全痛点治理需求迫在眉睫

随着电动自行车在高校的普及,其带来的安全问题日益成为高校校园内安全治理的“心腹之患”。当前高校电动自行车安全存在4个核心问题较为突显:二手车辆流通无序,部分车辆电池、线路老化、车架锈蚀,私自改装电池、电机等行为更埋下火灾隐患;校园慢行系统规划滞后,机、非、人混行、通道被占现象普遍,上下课高峰期剐蹭事故频发,“堵车”场景堪比城市早晚高峰;充电设施供需失衡,“飞线充电”“宿舍充电”屡禁不止,部分车辆违规占用消防通道、教学楼出入口,既阻碍应急疏散,又易引发电池损坏风险。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师生日常出行体验,更直接威胁校园安全稳定。与会代表指出,部分高校在管理中存在简单化、“一刀切”倾向,未能平衡安全保障与师生便利,亟需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治理模式。部分高校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不足、管理流程繁琐等问题,更凸显了科学治理的迫切性。

专项课题正式启动构建系统化治理框架

针对当前高校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的短板,会上正式启动《高校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专项课题,计划通过全面调研、标准制定、试点验证和成果推广,形成一套适配高校场景的安全治理方案。

课题将重点围绕三大核心任务展开:一是强化车辆质量管控,建立从入校检测到日常监管的全流程机制,杜绝不合格车辆入校和违规改装行为;二是优化骑行安全环境,完善校园慢行系统规划,规范骑行行为,降低事故发生率;三是破解充电与停放难题,通过科学布局设施、搭建智能监管平台,消除“飞线充电”“违规停放”等安全隐患。

课题预期成果包括《高校电动自行车安全现状调研报告》、高校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标准体系、试点实践等综合成果,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完整解决方案。

诚邀多方参与共推成果落地见效

高校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师生多方协同,此次课题旨在搭建开放合作平台,目前已得到多所高校和相关企业的积极响应。会上,高校代表与相关企业代表就设施改造、智能监管等合作达成初步意向,专家团队也将为课题提供全程技术支持。

为扩大治理成效,课题现面向全国高校、安全技术机构、充电设施企业等单位开放参与通道。参与单位将深度参与标准制定、试点实践等环节,共享研究资源与实践经验,优先获得课题成果落地指导,共同推动校园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

此次闭门研讨会的召开,为高校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搭建了跨领域交流平台,专项课题的启动更标志着校园安全治理进入系统化推进新阶段。协会表示,将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持续推动各方合作,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经验,为筑牢校园安全防线贡献力量。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