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专家视角 | 程世东 认可并规范共享电单车发展
最新动态
专家视角 | 程世东 认可并规范共享电单车发展
2025-08-082


    近日,由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主办的“2025首届城市共享电单车治理与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20余个城市主管部门负责人、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媒体人士200余人参会,共同围绕共享电单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展开深入探讨。


2025

首届城市共享电单车治理与发展论坛


The First Forum on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Shared Electric Bicycles in 2025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 城市交通中心主任 程世东

在城市交通治理体系持续完善的当下,共享电单车作为绿色出行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定位与治理模式始终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在“2025首届城市共享电单车治理与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发表《认可并规范共享电单车发展》主旨演讲,通过民生视角、行业特性及协同治理等维度,系统阐释了共享电单车的发展定位与规范路径,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SHARED ELECTRIC BIKE
图片
01
共享电单车首先是电动自行车

“认识共享电单车,首先要从认识电动自行车开始。从民生的角度看,电动自行车得到了公众广泛认可。”程世东主任明确指出电动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的基础性地位。在保有量方面,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3.5亿辆,已超过汽车保有量,成为覆盖最广泛人群的交通工具;在使用量方面,其在城市出行中占有绝对比重,一线城市电动自行车使用量略高于小汽车、低于公共交通;二线城市是小汽车的1.5倍;中小城市是公共交通的2.5倍,小汽车的3倍。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电动自行车使用量甚至超过地铁,程世东主任强调,“如此庞大的保有量与使用量,充分证明电动自行车已深度融入民生,成为市民日常出行的依赖。这种渗透力源于其精准匹配了市民短距离出行的需求。

面对电动自行车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程世东表示:“涉及最广泛人们的利益,有助于交通拥堵治理,不可能因为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影响公共秩序和公共交通等而限制或取缔。”他强调,对待电动自行车的基本态度是“认可其存在价值,在认可的基础上改善、规范”,这是保障民生出行权利的前提。


02
共享电单车在安全等方面优于个人电动自行车

对比共享电单车与个人电动自行车,程世东主任指出,共享电单车是经营性电动自行车,与个人电动自行车相比,易管理,问题更小。在交通安全层面,当前投入市场的共享电单车基本符合“新国标”,车辆合规性更易把控;消防安全方面,共享电单车采用集中充换电模式,更安全;停放秩序上,依托电子围栏技术与线下运维团队,其规范程度显著高于个人车辆。共享电单车应在认可的基础上加强规范监管,不能因易管理而限制。


03
有助于提高城市轨道客运量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客流强度不高,客观条件更需要“最后一公里”接驳。共享电单车在与公共交通的协同关系上,程世东主任以南宁为例,地铁出行中,电动自行车(包含共享电单车)接驳占35%。我国轨道交通多建于主干路,站点与目的地间的“最后一公里”距离较长,而共享电单车2.2公里的平均接驳距离,相比共享单车的1.4公里,能有效扩大轨道服务辐射范围。

04
不能完全替代个人电动自行车

关于共享电单车的替代效应,程世东主任提出观点:“共享电单车与个人电动自行车的关系,就像出租车与私家车,前者服务于临时性、偶发性出行,后者满足常态化出行。”

数据显示,全国共享电单车与个人电动自行车的比例约为2%-4%,与出租车和私家车的比例结构相近。这种比例关系决定了共享电单车对个人电动自行车替代有限,但对出租车的竞争性、替代性较强,特别是在中小城市。程世东主任分析,两者均聚焦临时性、偶发性出行场景,而个人电动自行车则更多替代了公共交通和私家车的常态化出行。

05
探索尝试更好的管理模式

针对行业关注的管理模式,程世东主任肯定了当前“总量控制、服务质量考核、将结果与投放额度挂钩”的成熟性,同时提出更具市场化的优化方向,给予每个平台企业一定的免费投放量,保持公平竞争,防止大平台企业垄断。建议推行“基础额度免费+超额阶梯收费”模式,针对超过一定量后收取资源占用费,可阶梯收费,防止过度投放。

程世东主任强调,理想的治理模式应“不设总量管控、规则公开透明、保障充分竞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则聚焦于规范秩序、优化服务。

图片

程世东主任的观点从民生本质、业态特性与治理逻辑出发,厘清了共享电单车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定位与边界。正如程世东主任所言:“共享电单车的治理,考验着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这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可行性的观点,正推动行业从“问题应对”向“系统谋划”转型,为共享电单车在城市交通体系中找到精准定位,最终实现“慢行有序、民生受益、城市畅通”的共赢目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